中国医师节 | 致敬逆行者!有你在,我不怕!
视频来源:兵团卫视
视频来源:第一师阿拉尔市融媒体中心
编者按
病毒肆虐,疫情来临,身着白衣者,英勇无畏,逆行出征。
征衣如雪,那是不忘初心的纯净;重担在肩,那是生命至上的情怀。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医务工作者牢记党和人民重托,义无反顾冲上疫情防控第一线,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为抗击疫情付出了艰苦努力、作出了重大贡献,彰显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赢得了党和人民的高度评价。
2020年8月19日,是第三个中国医师节,我们采访了兵团各战线的医务工作者,一起倾听他们的抗疫故事,致敬最美的逆行身影。
核酸检测 冲锋在前
8月1日至3日,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抽调85名医护专业人员组成采样突击队,分成11个小分队,分别赴石河子市东城区11个社区,全力配合八师石河子市小区全民核酸排查检测工作。
面对疫情,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高度重视,自治区、兵团党委果断部署,采取多种措施遏制疫情蔓延。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医疗救治与防疫战斗中,始终发挥着医疗优势冲锋一线,今年3月份就派出了专业医疗救援队援鄂抗疫,受到自治区、兵团党委的表彰。
当前是新疆新冠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石大一附院党委在做好疫情防控救治的基础上,再次主动作为,冲锋一线。
7月30日,师市党委做出全员核酸排查检测工作的决定后,面对数量庞大的社区居民,检测工作时间紧、难度大、任务重。石大一附院各采样小分队本着“应检尽检,应管尽管”的原则,在各街道社区的全力配合下,全力以赴投入到核酸排查检测工作中。
石大一附院采样小分队到居民区采集样品。
第七采样小分队被派往石河子市多民族聚居的大庙村开展核酸排查检测工作。在村委的积极配合下,6名采样人员分成5桌,按照疾控要求“一人一案”的办法,严格做好样本采集、收集、储存、运输环节的安全防护,杜绝人员交叉感染。对有流行病学关联和呼吸道症状的居民,及时劝阻到医院进行核酸检测和相关检查,对居民进行分类采样。
在采集过程中,全组人员顶着炎炎烈日,与大庙村村委积极配合,不断优化工作和服务流程,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了4400余名居民的样本采集工作。
石大一附院医护人员坚信疫情必胜。
在七师一二五团,35℃的高温天气,隔离服、防护面具、消毒液、一次性医用手套,是医护人员的标配。自乌鲁木齐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为确保全团职工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一二五团120余名医护人员服从命令,全员上阵,冲锋在前,展示了新时代白衣天使的担当,更展示了特殊时期中“逆行者”们的勇气。
8月2日早上9时,一二五团医护人员分成三组,对全团一线工作人员和重点人群进行第二次“咽拭子”核酸样本采集工作。在该团机关集中统一采集点,护士谭敏和7名“战友”们早早做好采集前的准备工作。在统一组织下,人员陆续到位,9时30分准时开始采集。谭敏先对手部进行了消毒,接着撕开密封袋掏出一次性棉签,叮嘱居民张开嘴巴,快速对居民咽后壁采样后将棉签放入试管内。遇到反应较大的居民,她还会耐心做好心理疏导和情绪安抚。
护士谭敏给居民做检测。
今年42岁的谭敏从事医护工作已有22个年头,作为该团医院护士的骨干,从7月16日开始,她每天和同事们不是奔波在连队、就是深入社区或者集中采样点,进行血清和咽拭子采集。由于被采集人员数量大,她和同事们通常一站就是三四个小时,有时时间紧,还会工作到凌晨两三点。喝水与上卫生间的时间都是争分夺秒。
谭敏说:“最长的集中采样时间是一次站4个小时,个人采集将近200份。能为一二五团的父老乡亲服务,排除新冠肺炎的可能性,我们觉得非常值得。”
自从疫情发生后,该团医院及时启动了疫情防控工作预案,要求全体医护人员吃住在医院,坚决杜绝传染源。谭敏和爱人都从事着医务工作。身为父母、子女,他们选择了舍小家顾大局,坚守在最危险的地方,只为守护全团职工群众平安健康。
攻坚克难 护佑生命
面对疫情,七师医院医务人员吃住在医院全力以赴,不辞辛苦奋战在一线,严防严控,并深入七师辖区内机关、师直企业、社区、团场进行咽拭子采集工作,用医者的担当和奉献,全力守护全师百姓的生命安康。
医务人员深入一线为各企事业单位做咽拭子。刘笑天 摄
咽拭子标本送检。刘笑天 摄
记录流行病学调查信息。刘笑天 摄
“胡阿姨,您的腰现在感觉怎么样,扭伤了要注意卧床休息,暂时不要活动了。”8月11日,七师一二九团新华街社区医生刘玲玲正在上门为居民问诊。
今年50岁的刘玲玲,是一二九团新华街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一名医生。疫情发生以来,她负责辖区内居家外来人员体温入户测量、体温数据记录、健康状况询问、病患巡诊送药。新华街社区成立早,有居民2204户5944人,人员结构复杂,外来人口多,疫情防控难度大。疫情期间,一二九团社区卫生服务站承担着辖区全部居家人员体温测量记录、健康追踪、核酸采样等各项防控工作,任务非常重,作为卫生服务站负责人,刘玲玲给自己头上分配的工作量最大,高强度连续运转,加班加点,让她每天累得脚不沾地,但她硬是咬牙坚持了下来,只为辖区防疫防控坚守着最重要的一道关口。
刘玲玲给居民送药,并叮嘱用药方法。
7月下旬,师市、团医院组织开展了几次核酸集中采集、检测,刘玲玲随身边同事一起去驻团企业、单位协助做人员的咽拭子核酸采集。28日14时,骄阳似火,她奉命去五五工业园区为企业员工做咽拭子检查,当1000多名员工的检测做完后,已经是次日凌晨3点多,脱掉外穿的防护服后,刘玲玲浑身衣服湿透。夜晚一阵微风吹过,冻得她直打哆嗦。
医务人员深入各小区为居民做检测。刘笑天 摄
抗疫战线最棒团队。刘笑天 摄
刘玲玲说:“顾不上吃饭,对于我们医务人员来说是常有的事,我是一名党员,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要无怨无悔地为居民做好服务。”
提起刘玲玲,居民马新林心里充满了感激:“刘医生真是个好人啊,大事小事找她随叫随到。前几天凌晨,我妈妈突然血压升高,我在外地赶不回来,家中只有她一人,接到妈妈电话后,我第一个想到了刘医生,给她打了电话,她二话没说就拿着血压测量计赶去,把我妈妈及时送到了医院。用我妈的话说,刘医生比我这个亲闺女都亲呐。”
在七师一三一团,说起五连卫生员葛文辉,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如今,这位在该团医疗战线默默奉献了20年的八零后,在2020年抗击新冠疫情的硝烟中,没有退缩胆怯,和千千万万的白衣战士一样,义无反顾,逆风而行,积极投身抗疫防疫第一线。
身为白衣战士的葛文辉深深知道: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疫情发生时,他的母亲患病住院治疗,为了工作,他安顿好母亲,立即返回工作岗位。当时返疆人员不断增多,集中隔离点的消杀工作人手不够,他主动请缨,向领导递交请战书,背上行囊,赶往中兴庄园集中隔离点工作,穿上不透气的防护服,带上繁琐厚重的护具,累了困了,就伏在工作间的桌子上打个盹儿。
葛文辉在集中隔离点进行消杀工作。
由于疫情突然,医疗防护物资口罩、帽子、护目镜、防护服物资缺乏,为了减少防护物资的使用量,他在隔离区内有时候一天只吃一顿饭,尽量少喝水甚至不喝水,在工作岗位上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一天下来,浑身衣服被汗水湿透。隔离人员解除隔离后,他还要将他们用过的房间设备彻底更换消毒,以备后续需要隔离观察的返疆人员入住。
自7月中旬乌市疫情爆发后,他二次请缨,主动要求再到隔离点去,凭借之前丰富的经验,葛文辉把消毒、检测等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再苦再累,他没有说过一个“不”字,再难再险,他没说过一个“怕”字。
“照料父母妻儿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但穿上这身白大褂,我就不再只属于小家了,我有我的使命和职责,我属于千千万万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为疫情联防联控取得决定性胜利作出贡献。”葛文辉说。
在今年的疫情防控工作中,五师医院急危重症科主任向忠阳成是五师医院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主要负责疑似新冠肺炎感染病例的医疗救治指导、病例研判等相关工作。每天早上8点多,他开始查房和多学科会诊,每个疑似患者都要仔仔细细询问一遍,包括肺功能、电解质、凝血机制、感染问题等,再逐个讨论治疗方案。
此外,急诊重症科的事务也不能荒废。那段时间,接诊急诊、ICU病人数、出诊次数较平时增长了20%以上。从那时到现在,向忠阳没有一天离开过工作岗位。
“我是一名医务工作者,更是一名中共党员,我有责任也有义务冲锋在前。以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的使命担当为群众生命健康保驾护航。”今年被五师医院评为“优秀医师”的向忠阳说。
五师医院“优秀医师”向忠阳。
各司其职 坚守一线
自7月中旬疫情卷土重来,四师七十六团医院广大医护人员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全力奔赴在抗疫一线,谱写出一幅幅动人篇章。
疫情防控之战打响后,院长李贵平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解决职工伙食、洗澡等问题;集中隔离和居家隔离人员需要采集血样和核酸样本,他听闻后,顾不上吃饭,又和相关人员严密部署工作计划。
预检分诊是疫情防控一个重要部门,负责人刘秀芝同志主管此项工作以来,特别注意工作细节,耐心给予预检分诊工作同志进行指导、讲解。
七十六团医护人员在给隔离人员做核算检测。
蒋家明作为团医院检验室部门负责人,在双抗检验开始之初,放弃夜班休息,连夜坐车前往四师医院认真学习相关技术操作,回来之后又将所学知识细心传授给同事。辖区内隔离观察人群众多,双抗采集样本数量巨大,蒋家明和同事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汗水浸透了工作服,但他们依然耐心细致地加样、采样。
8月18日,75岁的熊桂荣老人在四师六十九团医院隔离病房里感激地对医护人员说:“这段时间子女不在身边,多亏了你们无微不至地治疗和照顾,让我一天天恢复。”
8月10日晚22时,六十九团医院接到熊桂荣老人发烧昏迷的急诊电话后,立即安排救护车将老人接到隔离病房进行救治。经过主治医生宋丽娟的检查诊断,老人是因急性尿路感染引发的发热和身体电解质紊乱,医护人员立即对老人进行抗感染和补充微量元素治疗。
熊桂荣老人由于颈椎占位导致下肢瘫痪、常年卧床,生活不能自理。酷暑当头,医护人员们在工作服、防护服、隔离服、N95口罩、手套、面罩、护目镜的重重包裹之下,每两个小时为熊桂荣老人翻身叩背,给老人喂饭,做好老人饭前便后的清洁与消毒......这些工作每次需要3名护士共同配合才能完成。几小时下来,她们的手指被泡得发白发胀,脸上被护目镜、口罩勒出了深深的痕迹,衣服被汗水浸湿到可以拧出水来。
六十九团医护人员和熊桂荣老人合影留念。
入院以来,医护人员们对熊桂荣老人的悉心治疗和照顾从未懈怠过,此外,她们还每天陪老人拉家常,联系餐厅为老人做想吃的饭菜,给老人喂西瓜解暑等。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下,老人的病情一天天好转,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
7月中旬以来,六十九团医院隔离病房共接诊患者30多名,目前还有6名患者正在治疗恢复中。
(宋勇、杨小艳、鲍广丽、马净、李敏、王继东、王萍、杨宁、马旭、郭晓维、李萍萍、杨晓坤、祁小霞、雷桂娟、刘笑天、马玉琼)
编后:
凡为医者,遇有请召,不择高下远近必赴。医生这个自古至今平凡而又伟大的职业,将多少个人、家庭和民族的命运交织在一起。无影灯下的废寝忘食,柳叶刀尖的分毫不差,灾难一线的大爱无疆……如果世间有奇迹,其中一定有医者的创造。
在2020这个特殊的年份里,一场疫情让我们更加认识到医生的奉献和担当,做最美的逆行者,冲在一线与病魔斗争,尽守职责、坚守情怀,以行动践行誓言,用生命护佑生命,用热血铸就医魂,给我们带来生的希望,让我们在黑暗中寻找光明。他们以精湛的医术救死扶伤,以崇高的医德普惠济世,以大爱托举生命,接力护佑人民健康——中国医者之魂,始终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