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兵团国资国企改革|看改革如何革除积弊激发活力

来源:兵团日报时间:2021-03-14 19:11:38 作者: 编辑:董利利 责任编辑:杨波

看改革如何革除积弊激发活力

兵团日报记者马 燕

天康生物股份有限公司饲料基地外景(资料图片)。

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新材料产业园污水处理厂,工人在对设备进行维护(摄于2月3日)。 兵团日报驻八师记者站 张德智 摄

四师可克达拉市创锦牧业有限公司良种牛繁育基地,工人在自动化挤奶厅里忙碌(资料图片)。 兵团日报记者 陈洋 摄

新疆冠农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绿原糖业有限公司制糖车间连浸工段生产车间里,机声隆隆,热气腾腾,工人在忙碌生产(资料图片)。 兵团日报驻二师记者站 栗卫平 摄

核心阅读

改革是企业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源泉。近年来,兵团各级全面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兵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着力破除制约国有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企业发展活力,使兵团国有企业“旧貌换新颜”,为高质量发展点燃了“新引擎”。

A 国资国企改革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在哪里?

“政”转职能 “企”奔市场

开春以来,一师供销集团农资公司农化服务队的农化专员奔忙在一师各个团场连队,为职工群众进行上门服务,送农资、送技术、送订单,以优质的服务抢占市场。

“2020年,公司实现产销两旺,这都要归功于兵团国资国企改革的好政策,让企业放开了手脚,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活力绽放。”一师供销集团副总经理马先军说。

兵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以前,令人头疼多年的“政企不分”问题严重,行政干预和行政依赖现象并存,严重阻碍国有企业前进的步伐。

破局,唯有改革!兵团党委从政企、政资、政事、政社“四分开”入手,以管资本为主加快推进职能转变,围绕“放活”与“管好”相统一做文章,坚持问题导向,依法依规,突出重点,在明确所有权、放活经营权、强化管理权、落实监督权、规范处置权上下功夫,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让企业体制机制更具活力。

在推动国资国企改革过程中,兵团各师市硬招、实招频出,让“政企分开”,将资源配置的决定权和生产经营权归还给市场和企业,切实为国有企业发展“松绑”,简政放权,做好“放管服”,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依法依规取消或减少涉企行政审批事项,重点做好统筹规划、产业指导、政策扶持、公共服务……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同时,通过改进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监事会派驻方式和实行国资委监管企业财务总监委派制,加强对国有资产的有效监管,严防国有资产流失。

“随着改革不断推进,当前,国有企业的市场化运行机制更加完善,运行的质量、效率不断提升。”兵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邵春杰表示。

B 如何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推动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聚焦主业 优化存量 做大增量

“持续改革是企业能够轻装上阵,有效发挥作用的主要原因。通过这几年大刀阔斧的改革,集团有效盘活了资产,战略定位更加清晰,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日前,兵团建工集团党委副书记张景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2018年年初,兵团建工集团党委班子严格落实兵团党委和十一师党委关于国资国企改革的要求,聚焦主业,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将原有的房屋建筑企业、市政建设和建材工业企业进行合并重组,组建一建集团、四建集团和雁池科技公司,打造集团深化改革的三张名片。

得益于兵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释放的红利,近年来,兵团建工集团建筑施工、建筑建材以及三产服务业齐头并进,“造血”功能与竞争实力不断增强,2020年,兵团建工集团累计完成产值409.4亿元,同比增长17.2%。

为了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使兵团国有企业生机迸发,近年来,兵团党委持续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按照“一企一策、因企施策”的原则,不断优化存量,助推国有企业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调整,积极打造主业突出的龙头企业,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同时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采取“让股引援”、产权交易等方式,盘活低效存量资产,更好实现国有资本与民营经济的优势互补。

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后,兵团党委围绕持续打好兵团国资国企改革攻坚战,研究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改革举措,在优化存量的基础上,做大国资增量,积极培育壮大一批更具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的产业龙头。

“下一步,兵团将以现有优势资源和存量企业为依托,坚持市场化、产业化、专业化方向,通过一系列有力改革举措,打造一批具有引领性的特色优势产业集团,更好发挥国有企业在优化结构、畅通循环、稳定增长中的引领带动作用。”兵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邵春杰表示。

C 如何破解国企“吃大锅饭”的体制机制顽疾?

打破体制机制束缚,深化“三项制度”改革

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一些国有企业形成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吃大锅饭”的体制顽疾,管理效率低下、激励约束机制不明显等问题逐一显现。

如何破解国企“吃大锅饭”的体制机制顽疾?如何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释放国有企业持续创新活力?

兵团党委统筹兼顾、重点突破,以硬招实招推动国企“三项制度”改革,革除积弊,打破“终身制”,取消“铁饭碗”: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

“改革之前,销售人员业绩不论好坏,年薪都在5万元左右。改革后,新的绩效激励机制解除了销售人员的束缚,干得好工资涨得多,干得不好就走人,大家工作的积极性空前高涨。2020年,我的年收入达50余万元。”3月1日,新疆冠农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所属子公司新疆冠农天沣物产有限公司销售人员李艳自豪地说。

针对国企“吃大锅饭”的体制机制顽疾,2018年以来,新疆冠农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打破体制束缚,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实行全员去行政化、层级架构扁平化、精员高效措施,按照岗位需求与能力匹配原则,完成了全员竞聘上岗,建立起“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薪酬能升能降”的运行机制。同时,引入中长期激励计划,积极探索管理层和核心骨干持股制度化路径,以留住和吸引优秀人才。

新体制搭建新平台,新机制带来新活力。当前,兵团国有企业员工工作热情、岗位潜能自然迸发,实现了人力资源价值增值,大幅度降低机构运行成本,真正激活企业人力资源的“一池春水”,充分激发企业内生动力。

《兵团日报》(2021年3月10日第6版)


友情链接
地方联网
兵团媒体
师(市)媒体
兵团公众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5120189901
新ICP备15003450号-1
Copyright © huyang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兵团胡杨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991-2680756 举报邮箱:415458656@qq.com
兵团胡杨网-网站地图

公网安备 660000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