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乡村振兴“牧羊曲”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和平、通讯员王彩辉
1月2日,记者来到一师三团十连职工蒋建设的养殖基地,宽敞整齐的圈舍映入眼帘,一头头肉牛毛色油亮、膘肥体壮。
“目前,我们家有360只羊,每年产羔200多只,平均每只能卖1000元左右,还有10头西门塔尔牛,每年都有不错的收入。”蒋建设喜滋滋地向记者介绍,2022年,自己养殖了180只“刀郎羊”,产羔70只,卖了近10万元;6头肉牛又卖了10余万元。
靠养殖走上增收致富路的蒋建设,一直没忘记要带着大伙儿一起过上好日子。2019年,初次涉足养殖业的十连职工吕三银夫妇由于不懂技术,一年忙活下来收益却不高。蒋建设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上门帮夫妇俩总结经验教训,分享自己的心得。
“一开始养牛遇到很多问题,苦于找不到解决的门路。后来,蒋建设和连队‘两委’来了,经常给我作指导,手把手教我技术,这才慢慢好了起来。去年,我落了5个牛犊子,收入5万多元呢。”吕三银告诉记者。
“多元化养殖,是连队增收的好渠道。我还要带动更多人搞养殖,大家共同增收致富。”蒋建设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近年来,三团以发展现代畜牧业为突破口,通过推进牲畜品种改良、强化标准化养殖场建设等举措,大力发展肉牛和多羔羊产业,按照小群体、大规模、扩总量、优品种、增效益的思路,有效推动养殖业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粗放养殖向科学饲养发展,走出了一条生态养殖可持续增收的新路子。
“我们将通过成立合作社,采用‘公司+合作社+职工’的生产经营模式,推动特色养殖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带领一批像蒋建设这样的职工群众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助力。”三团十连党支部书记、连管会指导员袁婷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