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胡杨网2023>  专题>  文化润疆>  推荐书单

书写燃情岁月里的挚爱与青春

来源:兵团日报时间:2024-03-13 16:52:03 作者: 编辑:李永弟 责任编辑:杨波

书写燃情岁月里的挚爱与青春

——评董立勃中短篇小说集《沙枣花香》

●刘星含 张志英

中短篇小说集《沙枣花香》是新疆作家董立勃的力作。小说集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沙枣花香》《路》《冰窟窿》《日光渗进了厚土》等七篇小说组成。这部小说集语言简洁质朴,舒张有度,具有丰沛的艺术感染力和情感表达张力。作者以边疆大地上的垦荒者为抒写对象,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中展现这片火热大地上的爱情、亲情与友情,以此来建构生动可感、有迹可循的新中国边疆建设和屯垦戍边事业发展壮大史。

在小说《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中,业已成家并准备入职上市公司的刘召,在父亲刘明朴的精神感召下远赴新疆,此时,属于父辈的荣耀第一次照耀到他的身上,这是他第一次直观地感受到乡亲们的热情与期待。另一方面,他还是妻子的丈夫,儿子的父亲,他们也需要他,这让刘召一度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在这里,作者将人物内心的挣扎、转变、选择描绘得入情入理。“人这一辈子,总要做一件或几件自己想做的事吧”,父亲刘明朴是这样,刘召也是这样。多年后,一条“跑不赢的生命路”终于变成了一条“通向幸福的平安路”!

除了对人物情感世界、精神层面的不断探寻,作者还刻画了众多善良纯朴的女性形象。在小说《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中,刘明朴和刘召父子之所以能够先后远赴新疆,是因为他们的背后有刘召的母亲秦兰和刘召的妻子周思青强有力的支持。当初,刘明朴奔赴边疆去践行自身使命,那时秦兰刚刚怀孕。后来,他们儿子刘召出生了。在刘召不到一岁时,刘明朴为救人,被山上滚落的巨石砸中。秦兰什么话也没说,她将刘召抚养成人,并送到海外去读博士,最后,刘召回到新疆,继续履行父亲的使命。就这样,作者通过叙事,为读者呈现出一位果敢坚毅、富有精神力量的女性形象。接下来,作者将这一形象在刘召的妻子周思青身上作了进一步延伸。身为一名医生的周思青,毅然决然地从医院辞职前往新疆。对牧区的乡亲们来说,她是生命的寄托与希望,这种被需要的感觉,深深触动了周思青的内心。由此,她更加理解刘召的坚持,这种坚持也成了她的责任与使命。

小说《沙枣花香》中的女性形象张桂花也是如此。张桂花待人温和,但内心里却有着铁一般的纪律和标准,用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去守护脚下这片热土,将全部的青春与热血投入边疆建设。作者打破了女性固有的柔弱、依附的刻板形象,呈现给读者一位为边疆建设与发展不断奋斗的独立、坚强的女性形象。不管是秦兰、周思青,还是张桂花,都是一样的温柔而笃定,她们给予了扎根边疆的千千万万垦荒者坚定的力量。

在小说《路》中,作者用第一人称对陈树德的故事进行了叙述,表达丰富而细腻。陈树德与冯双才的情谊始于20世纪60年代,两人不分彼此,生死相顾,亲如兄弟。后来,冯双才决定走出青良村闯荡,两人的关系便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准确地说,是冯双才的生活开始变得富裕并得到村民的夸赞后,陈树德的内心陷入爱恨挣扎与纠结。在这里,作家用犀利的笔锋,刻画出人物内心的嫉妒和不满,为后来陈树德因一念之差而没有救回冯双才时那种焦灼与悔恨的心情,作了铺垫。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篇小说用第一人称书写,也是陈树德的一种自我救赎。

小说创作不只是讲故事,更是一种思想的传达和生命的启迪。小说集《沙枣花香》是一部具有较强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的作品,通过展现新疆大地的生活和人物群像,洞察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生命的脆弱与坚韧以及爱情的力量与对理想的坚持。在细腻的描绘中,作者赋予一个个故事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对人性的思考,使读者得到心灵的洗礼和人生的启迪,激发读者对生命、爱情、家园以及价值传承等问题的思考。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5120189901
新ICP备15003450号-1
Copyright © huyang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兵团胡杨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991-2680756 举报邮箱:415458656@qq.com
兵团胡杨网-网站地图

公网安备 660000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