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舞蹈讲述别样兵团红
——兵团题材舞蹈诗剧《老兵故事》赏析
崔志芳
近日,在第六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上,一场兵团题材的舞蹈诗剧《老兵故事》成功上演,受到观众一致好评。该舞蹈诗剧以极富诗意的语言描述,颇具浪漫的舞蹈画面,勾勒出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兵团红色故事,向观众再现兵团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展示着兵团人对祖国炽热而深沉的爱。
该剧巧妙地挖掘了“红色”在兵团的多重含义,以“军旗的红”“热血的红”“青春的红”“羞涩的红”“生命的红”“火热的红”“五星的红”“永恒的红”“忠诚的红”诠释兵团精神意象化的以红色为旋律的兵团红,以此来表达兵团人不同的情感和境遇。从这部舞蹈中,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如果兵团有颜色,那一定是“红色”,红色是兵团最生动,最富内涵的底色。
剧中,红衣舞者和穿着绿军装的老兵在军垦博物馆触景生情的对话方式,用舞蹈艺术表现形式,回顾和再现着老兵挺进新疆、屯垦戍边的感人故事。整部剧都凸显着红色主基调,也融入很多绿色元素,衬托着兵团红与绿色生命的碰撞、交织、交融,述说着兵团浓厚的红色基因与建设绿洲的使命担当。
军旗红与绿军装的碰撞,从挺进新疆到拓荒戍边,沙海老兵的故事讲述着兵团的红色基因。70多年前,一支骁勇无畏的英雄劲旅,克服各种艰难险阻横穿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挺进和田,平叛剿匪。此后,这些官兵就地转业,扎根大漠,屯垦戍边,为新疆社会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沙海老兵是军垦战士的代表,当年十万解放军战士选择就地转业,成为军垦战士。他们一手拿枪,一手拿镐,担当起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重任,他们在戈壁沙漠、在盐碱地、在高山雪域、在亘古荒原……在边疆最艰苦的地方扎根,并用一生的努力开创着新的生活,把曾经贫瘠的土地建设成为美好家园。
女儿红与绿军装的交织,从火红青春到戈壁母亲,八千湘女的故事演奏着兵团的红色恋曲。这里讲述着以八千湘女为代表的军垦女战士来到新疆的故事,也舞动着峥嵘岁月中兵团女人的别样女儿红。女性的少女情怀、母性之美、火辣青春、也有巾帼不让须眉的兵团女人的独特气质,在舞蹈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艺术展现的兵团女人的浪漫爱情,也看到了她们为兵团孕育生命的担当与奉献。在这里,有一株株舞者用极具形体美展示出的胡杨树形象,这是用舞蹈艺术诠释的胡杨精神。当两顶军帽的故事搬上舞台,演员们用舞蹈讲述着曾经的浪漫故事,犹如一曲红色恋歌,激起兵团人对那段激情岁月的深刻记忆。
兵团红与生命绿的交融,从植树造林到绿洲城市,屯垦戍边的故事绘就了兵团的红色永恒。当红衣舞者在整部剧中回忆着兵团人的故事,观众仿佛穿越时光隧道,跟随着老兵们的凯歌进新疆、开荒造林、屯垦戍边……随之而来登上天山的数万女青年是军垦女战士,她们拥有别样的爱情,成为戈壁母亲……每一个故事都是一幅生动的画面,每一种红色对应一种深刻寓意。
“红”与“绿”碰撞、交织、交融,红是中国红,是五星红旗的红,是军旗的红,是女儿红的红,是红色基因的传承,是红色血脉的赓续,更是铸就的永不变色的兵团红,展现出兵团人对祖国的忠诚与奉献,展现出兵团爱情的浪漫与永恒,对新疆这片热土的无比热爱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绿色是生命的颜色,军人军装的颜色,是戈壁上绿洲的颜色。红色主基调与绿色的衬托,演绎出别样的兵团红,给整部剧带来震撼的视觉冲击。
舞蹈诗剧《老兵故事》是一部由兵团歌舞剧团创编演出,感人至深的史诗级诗舞剧,在时空交错中,带领观众走进一个个令人感动不已的兵团老兵故事中,生动再现老兵们屯垦戍边的激情岁月。70分钟的《老兵故事》,融入多种兵团特色文化元素、用各种舞蹈形式生动展现着兵团人的精神面貌,诠释着兵团精神。在演出现场,观众们用阵阵热烈的掌声表达着对《老兵故事》的认可与喜爱。《老兵故事》是峥嵘岁月的见证,不仅讲述着曾经的奉献与辉煌,也展示着今天兵团人的执着坚守与开拓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