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兵团 | 在这座团史馆里,倾听这支70岁放映队的故事
胡杨网丁娜娜、李萍
品味历史,讲述文物背后的兵团故事。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二十二团团史馆。
二十二团河畔镇地处天山南麓的焉耆盆地西北部的开都河畔,前身系随陶峙岳将军起义后改编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二兵团二十七师八十一团。
在二十二团团史馆,一批从前的电影放映设备格外显眼,放映机、配电箱、音响、胶片……
团场第二代电影放映员卢向庆告诉我们,这些设备是成立于1954年的二十二团放映队用过的。每次去连队放电影,放映员们需要搬运三百公斤左右的放映设备。最忙的时候,放映员们曾经一天之内搬着设备去过3个连队放电影,虽累但能让职工群众得到精神享受,大家心里还是很高兴。
从展馆内的一本软皮笔记本的电影放映记录,可以看出当年连队电影放映的盛况:售票数量多是2000余张,甚至有多达4000千张的场次。
展馆内还有放电影前播放广告的幻灯机,播映的内容有的是新片预告,有的是广告,更多的是兵团新闻资讯。比如其中一则映前广告,向职工群众报告了一个好消息,那就是兵团棉花产量从1949年的40多万吨增长到1983年的400万吨。这组数字背后,无疑是无数兵团人日夜奋战的结果。
除了放电影的设备,团史馆里的文物还“告诉”我们,职工们组建过西洋乐队、知青文艺小分队等文艺团体,连队还配有文娱器材箱,专门用来保管口琴、笛子这类体量比较小的乐器。
经过70年的发展,如今团场的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据二十二团文体广电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李保军介绍,团场每逢春节都会组织社火表演、送“福”字进万家等活动,退休的职工群众自发组织成立各种文艺社团,每个连队都建有农家书屋。团场非常重视文化传承,长期坚持举办各类艺术培训,让大家在物质丰盛起来的同时,坚守重视精神文化生活的传统。
公网安备 660000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