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宜居:勾画美丽“蓝图” 建设生态“实景”
编者按
近年来,兵团各师团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坚持把连队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紧扣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目标要求,抓重点、攻难点、促亮点,带动乡村建设由典型示范向整体推进、全域拓展提升,改善人居环境,厚植生态底色,繁荣基层文化,增强发展新动能,展现宜居新气象,美丽连队正从“蓝图”变为“实景”,乡村振兴的底色更加鲜亮。
三师图木舒克市:设施更完善 居民更幸福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张美玲
5月28日,三师五十一团六连居民区的道路干净整洁、满目绿意。冯家鑫 摄
“连队环境干净了,路面平坦了,广场的休闲娱乐设施增多了,墙体刷白后还画了彩绘。”6月30日,说起身边环境发生的变化,家住三师五十一团六连的阿不都色买提·司地克心情格外舒畅。
走进六连居民区,一排排汉唐风韵的房屋排列整齐,家家户户生活区、养殖区和种植区合理分配,院内院外到处都覆盖着绿色植物,一片生机盎然。在六连党群服务中心和职工文化中心,篮球场、排球场上十几名孩童快乐地奔跑玩耍,场地一旁,伫立着一整排的户外健身器材。
六连全力打造让职工群众满意、经得起检验的民生实事项目。2019年,该连就实现了379户庭院应绿尽绿,生活垃圾有效转运、生活污水有效管控,节能路灯覆盖了全部巷道。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和便利,切实增强了职工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基础设施的改善,事关农业农村的长远发展。近年来,三师图木舒克市始终把民生基础设施工程作为改善连队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抓手,以增进百姓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实施连队危房改造和房屋抗震改造,扎实推进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和“四好农村路”建设,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进师域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衔接互补,规范引导团场市政基础设施向周边连队延伸,通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筑牢乡村振兴之基。
三师图木舒克市坚持“按需设岗、以岗聘任、在岗领补、有序退岗”原则,持续配置公益性岗位,加大人居环境整治力度。该师市确保有制度、有队伍、有资金,建好更管好基础设施,让职工群众长久受益。
近年来,经过一系列悉心规划建设,三师图木舒克市的连队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显著提高,团连现代生活条件基本具备。截至目前,该师市通连入户路硬化率达100%,连队卫生室全面普及,自来水普及率达99.1%,绿化率达33.3%。走进三师各团场连队,处处展现着乡村建设给各族职工群众带来的幸福感。
四师可克达拉市:增“颜”又提“质” 走“新”更走“心”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张美玲
四师七十九团四连居民在连队散步(资料图片)。朱素珍 刁翔 摄
7月1日,当记者走进四师六十六团七连,四处是郁郁葱葱、鸟语花香,青砖灰瓦、绿树成荫。职工群众在新建成的文化小广场上闲聊家常、漫步健身,欢声笑语久久环绕其中。
“现在,连队的道路硬化了,晚饭后出门散步,既锻炼身体,又能欣赏美景,很是惬意。” 七连职工张润军对如今生活的可喜变化连声称赞。
这都是七连“两委”和职工群众共同努力的成果。自2022年6月起,七连共投资830余万元,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不仅解决了连队居民用水难、排水难、路灯少等问题,连队老旧围墙也进行了粉刷翻新,连队“颜值”整体提升。
乡村要振兴,环境是底色,改善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职工群众的深切期盼。近年来,四师可克达拉市把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作为重点民生工程抓实抓细,把连队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先手棋”,努力为连队职工群众打造干净、整洁、文明、舒适的居住环境。
2023年,四师可克达拉市制定《四师可克达拉市2023年连队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要点》《四师可克达拉市2023年乡村建设行动工作要点》等文件,紧紧围绕“供水排水、垃圾治理、厕所革命、连容连貌提升”重点工作,统筹资金8000余万元,完成了12个连队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任务。
“以前是旱厕,既不卫生,异味还大。自从厕所改造之后,家里安装了冲水式马桶,屋里屋外干净卫生,异味也消失了。”六十一团三连职工余勇告诉记者。去年,他家的户厕经过改造后已经焕然一新,集厕所、洗衣等多功能于一体,不仅功能多了、空间大了,就连空气也好多了。如今,干净无臭的厕所已成为四师各连队职工群众家中的标配,职工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2023年,四师可克达拉市共建成水冲式公厕10座、改造供水设施连队10个、建设排污管网连队4个、改造居民卫生户厕410户、连队居住区绿化432.8亩、建成高标准庭院1625个。
路灯整齐有序、绿树成荫、水泥路宽敞整洁、瓜果飘香……如今,整洁优美的连容连貌、欣欣向荣的生活场景,绘就四师可克达拉市连队发展的美丽画卷,该师市正踏歌而行,行走在乡村振兴的征途中。
二师铁门关市:旧貌换新颜 家园入画来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张美玲 通讯员冯波
二师三十三团十九连职工郭艳英在打理自家庭院种植的蔬菜(资料图片)。 二师铁门关市融媒体中心 提供
6月29日清晨,阳光照亮了二师各连队的农田、屋舍和乡间小路,鸟儿欢歌,田野如画,如诗如梦……一幅幅恬静淡雅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画卷映入眼帘。
对于生活环境的变化,三十三团十六连职工李路红颇有感触:“自从连队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后,以前的草栅栏变成了统一的围墙,泥土路成了柏油路,还通到了家门口。连队变了模样,大家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美丽连队的“美”首先体现在连容连貌上,以满足职工群众生产、生活和生态要求为先,以建设整洁有序的人居环境为目标,连队各有特色、各有韵味,既节省后期维护资金,又展现“不一样的美”。
2023年,二师铁门关市实施连队人居环境整治项目31个,目前项目已全部完工。
6月25日19时,走进二十七团五连,沿着干净整洁的柏油路一路前行,一座座农家小院错落有致,小广场上职工群众踩着节拍跳着欢快的舞蹈,展现了一幅连净、景美、人和的美丽乡村画卷。
二十七团五连党支部以职工群众需求为导向,实施天然气入户工程,不仅点亮了职工群众的灶台,更“点亮”了职工群众的新生活。职工群众告别烧柴做饭的生活后,五连党支部持续发力,改造土坯房200余套,建成2座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建设1.02万平方米的职工群众活动广场,改造连队绿化管网8.7公里、排水管网4.3公里……一套“组合拳”下来,连队整体面貌焕然一新,职工群众生活环境明显改善。
“以前下雨出门两脚泥,晴天出门满脸土,做饭只能烧柴火……这几年环境整治得非常好,天然气也入户了,柏油路直接通到家门口,绿化也越来越好。我退休后每天散散步,去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参加一些活动,日子过得很惬意。”提及连队的变化,该团退休职工陈明彦有说不完的话。
如今,通过美丽连队建设,十六连职工群众在田园式家园里幸福生活着。三十三团十六连党支部书记、连管会指导员何荣锋表示,下一步,十六连还将利用现有生态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产业,进一步促进连队经济发展。
作为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师市,二师铁门关市深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自2021年起,师市坚持规划引领、因地制宜,建设连队卫生厕所、健全生活垃圾处理体系、构建通连入户的基础道路网络。同时落实好河(湖)长制、林长制,大力开展国土绿化行动,以“绿”起来、“净”起来为基本目标,推动连队“美”起来、“靓”起来。
如今的二师铁门关市,连容连貌焕然一新,一户户人家花香满院,一张张笑脸幸福温馨。
九师白杨市:连队美起来 群众富起来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张美玲
6月22日,在九师团结农场四连,游客乘坐“游园小火车”欣赏连队风光。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苟汇敏 摄
盛夏时节,行走在九师白杨市各团场连队,沃野田畴,流金叠翠;和美连队,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特色凸显……
在九师一六五团五连,无论是主干道还是入户巷道,给人第一感觉就是干净。“垃圾有人定时清理,连队里各家各户杂物乱堆乱放的情况少了。”6月28日,当说起连队里的生活,居民蒲玉红笑得合不拢嘴。
这些年,一六五团五连立足自身实际,不断优化发展目标,开展连队环境整治,大力实施连队美化、硬化、绿化、亮化等项目工程,使连容连貌发生了根本性改观。2019年,该连被评为“中国最美乡村”。
五连的华丽转身,正是九师白杨市推进宜居宜业和美连队建设的真实写照。近年来,九师白杨市以乡村振兴为引领,聚焦提升人居环境舒适度、优势产业集聚度、基础设施完备度、乡村社会善治度,建设宜居宜业和美连队,着力提升职工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自2023年起,九师白杨市通过全面开展连队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战”行动,推动“厕所革命”,健全“户分类、连收集、团转运”的生活垃圾处理体系,有效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水平。
与此同时,九师白杨市还结合实际,持续开展连队清洁行动,建立一周一调度、半月一评比、一月一总结的常态化机制,以“门前三包”“红黑榜”“网格化管理”等制度推动人居环境质量全面提升。通过一系列工作,各连队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生活垃圾有序处理,职工群众的环境整治意识越来越强,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一六二团一连职工黄红丽说:“连队变化非常大,连队党支部每个月都会组织召开职工大会,连队党支部对连队环境卫生进行维护,我们也会自觉打扫干净、收拾利索自家庭院。”
描绘宜居宜业“画卷”,不仅要实现“生态宜居”,还要实现“产业兴旺”。为实现连队由表及里的全面提升,让职工群众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九师白杨市还因地制宜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推进“一连一品、多元发展”,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团结农场四连距离九师白杨市师部不足10公里,近年来,该连队充分发展城郊经济,鼓励职工群众陆续开办农家乐、民宿、垂钓园等,探索出集红色文化、生态发展、康养休闲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新模式,让越来越多的职工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增收致富。
公网安备 660000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