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善夫妇:“心中有爱,做事有情”
冉红春
“铁木尔汉的降压药吃完了,给奥卡西买的路由器型号不对要换……”7月26日,五师八十九团农发中心工作人员邢善,下班后就去药店和商场采购海西牧场职工让他代购的物资。
采购好物资,他肩扛手提往家赶。一进小区,左邻右舍热情地和他打招呼,他一路回应着上了楼。进了家门,放好东西,他就和妻子张永琴在微信上语音通话。
半个月前,邢善的岳母身体不适,妻子带她去乌鲁木齐市的医院住院。
“妈怎么样了?”
“好多了,过几天就能出院了。”
“钱还够吧?要不要再打给你一些。”
“不用,够用了。你们吃饭了吗?”
“正准备做。”
“又要去牧场吗?注意身体、注意安全,记得按时吃饭。”
简短的对话,温馨的话语,这就是邢善夫妇俩的日常生活。这些年,在工作中,他们兢兢业业、甘于奉献;在生活中,他们照顾生病的老人和上学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他们还时刻关心小区事务,帮助困难家庭,用点点滴滴的爱,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2019年之前,邢善一直在牧区工作。30多年间,他以牧区为家,熟悉牧区的每一个角落。他把牧工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每逢下山的日子,牧工给他交代的事,他要在本子上记好几页。“邢善来了。”只要他到牧区,牧工都会远远来迎接他,将他请进帐篷。各族牧工也喜欢听他讲党的富民政策、民族团结故事、养殖新技术等。
1996年,邢善遇到了八十九团塔蕾幼儿园教师张永琴,两人一见倾心,喜结连理。
张永琴在工作上也是一丝不苟,她用细心耐心对待每一个孩子。班里有孩子状况不好,她就去家访,得知孩子家有困难,她当即掏钱让他们先用着,回到幼儿园她又发动教师捐款。
因工作性质,邢善常年在牧区蹲点。牧区条件艰苦,每次上山,张永琴总是细心地给邢善准备好衣服和一个爱心小药包。邢善从牧区回家时经常是半夜,他怕吵醒家人,总是轻轻打开门,和衣睡在沙发上。只要下山休息,邢善就主动包揽所有家务活儿,一直到后来调到山下工作,他也坚持这个习惯。没有过多语言,邢善、张永琴夫妻俩就这样默默将相敬相爱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婚后,为了让邢善在工作上没有后顾之忧,张永琴把婆婆接到自己家住。看到张永琴忙前忙后,老人也帮着看管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婆婆近90岁时,瘫痪在床。张永琴细心地照顾起婆婆,为她洗澡、梳头、理发,从不厌烦。在她的精心照顾下,婆婆的脸色红润,穿戴干净。一有空,张永琴就陪婆婆聊天,用轮椅推她出门散心。老人在世时逢人便说自己好福气,有个比自己的闺女都亲的好儿媳。婆婆在邢善家住了20多年,直到93岁去世。
“心中有爱,做事有情”,这是大家对邢善夫妇的共识。在单位、小区,谁家有困难,只要他们两口子知道了,总是热情帮助。
“那次多亏了邢善,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和邢善住同一栋楼的老人杨德平说起往事,一脸感激。2022年夏季的一天,邢善下班回家,刚踏进楼道,杨德平的妻子就紧张地拉住他的手说:“快帮我看看,你叔是咋了?”邢善进屋一看,老人倒在地上。他赶紧掏出手机拨打120求助。经医生检查,原来老人突发脑出血。经过医院紧急抢救,老人转危为安。
“在邢善夫妇的影响下,小区里大家和睦相处,有事没人做甩手掌柜。”住同一栋楼的吴季中记得,2023年冬季的一天,他开车带家人去博乐市办事,路上接到张永琴给他打来的电话,说是楼道暖气管漏水了。吴季中赶紧调转车头往回赶。推开单元门,他看到张永琴和邻居们正在清理积水。他赶紧查看暖气管,找到漏水的原因后进行修理。最终,在大家齐心协力下,楼道内漏水的暖气管被修好了,楼道也被清理干净。
难怪有人说,邢善夫妇在哪里,哪里就充满温馨和睦。
公网安备 660000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