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兵团精神 绘就时代画卷
——观兵团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画作有感
张锐芩、张凡
在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中,来自兵团的7幅画作大放异彩,其中包括1幅中国画、6幅油画。这7幅画作以独特的内涵和深邃的立意,展现了70年来兵团发展的多彩风貌。《大美兵团 盛世丰年》《历史的温度——东方红》《直播》《遥控梦想》4幅油画展现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历程;画作《童年记忆——父亲的棉袄》再现了“父辈”对于兵团下一代的意义与价值,以及“家”给予孩子的温暖;《致敬新时代》《固边》两幅油画则歌颂了一代代兵团人接续奋进、维稳戍边的家国情怀。
这些画作是兵团美术最新创作成果的集中展示,画家用独特的艺术语言讲述着兵团故事,既呈现出不同时期兵团社会发展的丰富内容,又展现了多彩的兵团文化,有助于让更多人了解兵团。
聚焦农业新景
油画《大美兵团 盛世丰年》《历史的温度——东方红》《直播》《遥控梦想》虽然主题相近,但在表达方式上各有特点。
在邓乐平的油画《大美兵团 盛世丰年》中,各族儿女共同享受着棉花丰收带来的喜悦。雪白的棉花是画面的主题,画中人们手里捧着的、袋里装着的棉花以及身后的棉花堆,近处远处的白色都给人以恰当的视觉跳跃感。人们背后极具现代感的采棉机,身旁卷起棉花的金色塑料薄膜,反映出兵团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这一画面不仅是兵团农业生产技术革新的具象,更是兵团人上下团结一心,以新理念拓展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高光彰显。
康建良的油画《历史的温度——东方红》以纪念碑式的构图突出东方红拖拉机这一主体,呈现出稳定和坚固感。这一形象的选择别出心裁,看似简单的车头,却凝聚着无数人的辛勤付出和创新智慧,带来的是我国农业发展和国家经济繁荣的希望。
从上世纪50年代我国第一台东方红大功率履带拖拉机诞生,到上世纪80年代的东方红小四轮、本世纪初的东方红大型轮式拖拉机,再到如今的东方红动力换挡拖拉机、无级变速拖拉机、智能拖拉机,东方红拖拉机始终引领着我国农业机械化技术发展,不断推动我国农机行业的转型升级。
在付岩的油画《直播》中,一位农民拿起智能手机,渴望探索未来农业发展之路。画中主角的脸颊和手上满是泥土,麦穗与泥土交杂融进她的头发里,整个画面有着强烈的视觉冲击感。这种独特的意象选择与结构安排又传达出人与粮食、土地不可分割的关系。土地养育了人民,人民在土地上不断创造出新的生机与“生”的希望。画中人不直视镜头的、向上的目光,仿佛超越了“直播”镜头,充满期待地“看”向未知的远方。
王延亮的油画《遥控梦想》巧妙地将老一辈手中的铁锹与新一代手中的无人机遥控器形成鲜明对比,兵团人手中劳动工具的改变,展现了兵团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值得一提的是,画作中的这一强烈对比,犹如历史与现代的对话,老一辈手中的传统工具承载着过去的勤劳与经验,而新一代手中的现代化工具则预示着创新与未来。
彰显故园情怀
着眼作品的主旨表达和画面呈现,《童年记忆——父亲的棉袄》《致敬新时代》《固边》3幅画作同样别具特色,既有从小处着眼,也有从大处着笔。
宋环的油画《童年记忆——父亲的棉袄》宛如一首温馨的摇篮曲,营造出兵团人“家”温暖如春的氛围。画中,安睡的小女孩身上盖着父亲的棉袄,背后的军绿色包和草帽,仿佛诉说着父辈的故事。小时候,孩子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长大后,他们接过父辈手中的接力棒。毫无疑问,“家”始终是永不熄灭的炉火,这幅油画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让人们深切感受到父爱的坚定和“家”的力量。
辛庆磊和廖志频的中国画《致敬新时代》,以庄重而深情的笔触,刻画了9位兵团老兵庄严的敬礼时刻。老兵们坚毅的目光仿佛穿越时空,带领如今的我们回到曾经激情燃烧的岁月。这幅画作不仅表达了画家对兵团老兵的崇高敬意,更激励着新时代兵团人传承老兵精神。
陈功军的油画《固边》展现了祖孙三代构成的边疆人家,而这似乎让我们看到了无数个边疆家庭单元。爷爷、奶奶黝黑的皮肤和满布皱纹的脸庞,见证了他们在艰苦环境下的付出,朝气蓬勃的少年则象征着未来。爷爷手中的铁锹和身后帕米尔高原上的雪山以及固若金汤的“长城”,凸显出他们守卫边疆的决心、信心。
这7幅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的兵团画作不仅是兵团成立70年来的发展缩影,也是兵团精神在新时代的一种艺术诠释,更是深入开展文化润疆的生动实践。在70年的兵团文艺事业发展中,红色基因始终是强大的动力源,激越并滋养着每一位艺术家的心灵。从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到维稳戍边的当代实践,红色基因已深深融入兵团人的血脉之中,成为兵团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的精神支撑。
兵团艺术家既能以细腻的感情将目光着眼于小家庭的温馨,也能以独特的视角聚焦兵团农业现代化等宏大主题。随着兵团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兵团艺术家将会拥有更加广阔的创作空间和更加丰富的创作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