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共育“石榴籽” 真情浇灌“幸福花”

来源:兵团日报-团炬时间:2024-10-05 17:13:16 作者: 编辑:王祉珺 责任编辑:杨波

同心共育“石榴籽” 真情浇灌“幸福花”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活动见闻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秦俊伟、徐敏、纪晓贞

走进博物馆,领略兵团红色军垦文化;探访多民族聚居景区,倾听互嵌发展的故事;行走在边境团场、沙海绿洲,探寻兴边富民的幸福之路;穿梭企业车间,记录科技创新赋能民族地区产业振兴;深入团场连队,了解代代传承的兵团“非遗宝藏”……

金秋时节,兵团大地五彩斑斓、硕果累累,广袤的田野汇聚成一道道绚丽“丰”景。9月19日至29日,“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天山南北唱新歌”活动采访团走进兵团,穿梭于天山南北,探寻兵团红色记忆,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各族职工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和谐相处、亲如一家的生动图景,全方位、多视角感受兵团精神和各师市不断涌现的新面貌、新气象。

文化引领构筑精神家园

国画教室里,学生沉浸在墨香中,花鸟瓜果在他们笔下惟妙惟肖;剪纸社团里,学生小心翼翼地剪出动物、石榴花、节气等图案;足球场上,小球员们热火朝天地训练,传球、盘带、射门……9月25日,在四师六十九团中学校园里,各民族中小学生正享受着学校社团课带来的乐趣。

这是一所有着汉族、蒙古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等多民族大家庭的团场中学,聚焦扣好学生“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第一粒扣子,六十九团中学常态化开展“语文+红色革命故事、思政+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传统文化、第三课堂+兴趣爱好”等青少年筑基课程,以“细流滴灌式”的宣传教育,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学校在构建校园文化和设计特色课程时,注重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交融,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六十九团中学副校长王华介绍。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近年来,兵团始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放在突出位置,挖掘开发文化资源的内涵与价值,依托军垦博物馆、历史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将红色资源融入学校教育各环节,让枯燥的课堂“活”起来、“动”起来,引导各族青少年铸牢中国心、中华魂。

课堂上,唐诗宋词融入历史典故,孩子们听得如痴如醉;课间铃声响起,孩子们在操场上跳起武术操,一招一式,活力满满,虎虎生风;社团课上,孩子们弹古筝、唱豫剧、跳麦西热甫、写书法……行走于天山南北校园里,浓郁的文化氛围萦绕在身边。

在芳草湖农场,别具风格的民间乡土弹唱、说唱艺术迷糊戏,深受各族职工群众的喜爱,也吸引了一群喜欢传统戏曲的“小古丽”“小巴郎”。

板胡响起,灯光渐亮,9月21日,在六师芳草湖农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活动室里,二胡、笛子等传统乐器交织回响,维吾尔族小学生穆合丽赛·扎依尔身着戏服,和同学一起登台演唱,精彩的迷糊戏赢得阵阵喝彩。

同上一堂课、同过一个节、同诵一首诗,各族学生玩在一起、学在一起、成长在一起,无论是在课堂上热烈的讨论,还是在校园活动中的欢声笑语,都彰显着各族群众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生动图景。

致富路上盛开“团结花”

高耸入云的雪山、郁郁葱葱的森林、碧绿清澈的湖水、骑马驰骋的少年……金秋时节,六师奇台农场一万泉景区展现着草原的辽阔、大地的苍茫和牧工的质朴。

“要不是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我们哪能有现在的好日子!”奇台农场三十连职工陈颜发说,这两年在乡村旅游的带动下,他开起了民宿,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腰包赚得鼓鼓的。

近年来,奇台农场以一万泉景区为核心,结合师市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民俗风情,借助天山北坡风景资源,打造东天山观光度假旅游片区,让风景变“钱”景,走出一条以农文旅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特色之路。

这样的变化,并不只发生在奇台农场,从北疆到南疆,从城市到连队,乘着政策东风,各族职工群众朝着美好生活奔跑。随着兵团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师市已建成各民族相互嵌入居住的美好和谐家园,各族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一师十三团幸福镇退休职工尤良英十几年如一日,帮扶来自和田地区皮山县的“弟弟”麦麦提图如普·穆萨克等少数民族群众的事迹广为流传;图木舒克市旺源养殖专业合作社项目二期正加紧建设,建成后可带动兵地各族职工群众就业30余人;阿拉尔市金色沙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连续三年与和田地区于田县“库尔班·吐鲁木合作社”建立入股分红合作关系,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兵团加快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连续10余年在各边境团场实施兴边富民行动,每年争取国家兴边富民行动项目补助资金2亿余元,实施特色产业、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水工程、边境建设、人居环境整治、送茶入户等项目,边境团场直接受益人口超过30万人。同时,兵团全面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保护和发展,重点培育了10个颇具民族特色、民族文化和地方风貌的少数民族特色村镇。

为不断改善边境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兵团各级各部门还聚焦各族职工群众急难愁盼民生问题,全面落实“十大民生工程”,深入实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从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和文化惠民工程等各族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大事、实事入手,努力实现各族职工群众住有所居、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民生企盼。

兵地融合共绘“同心圆”

金秋九月,喀什经济技术开发区兵团分区北部产业园的新疆北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钢构车间内,来自喀什当地的25岁拼装工麦尔旦·约麦尔在岗位上忙碌着。

“在这工作两年,每天的收入从150元涨到280元,我们乡里有40多人都在这工作。”麦尔旦·约麦尔说。

近年来,喀什经开区兵团分区用活区位、资源、政策等优势,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当地外贸蓬勃发展,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发展机遇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落地园区。今年1至8月,喀什经开区兵团分区完成进出口贸易总额54亿元。

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以来,3个片区都含有兵团区块,兵地设施共建、资源共享、深度嵌入、优势互补的局面不断巩固。

融合发展是兵地各族群众的共同心愿。

近年来,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兵地双方握指成拳、凝聚合力,在反恐维稳、经济发展、生态保护、民族团结、干部人才等方面加大融合力度,推动发展成果惠及兵地各族群众。

天山脚下,头屯河畔。在兵地协同努力下,昔日生态被严重破坏的河谷两岸,如今天蓝水清、绿树如荫。

随着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头屯河谷周边产业聚集效应日益凸显,旅游基础设施也日渐完善,“头疼河”成了“产业河”“幸福河”。

从教育资源共享,到乡村振兴共促,相互支持、融合发展的致富曲在兵地共同唱响。

长久以来,在兵团各垦区,各族职工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创造美好生活,情谊血浓于水。

“篝火能将严寒驱散,团结能把困难吓跑。”兵团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完善兵地融合发展机制,在天山南北谱写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形成了边疆同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如今,行走在兵团各师市团场、社区连队、公园街道,各族职工群众在党旗的指引下,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波澜壮阔中挺立潮头,在栉风沐雨中书写华章,共同绘就了团结奋斗的壮美画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5120189901
新ICP备15003450号-1
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会员单位
Copyright © huyang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兵团胡杨网 版权所有
值班电话:0991-2680751 编辑部邮箱:bianjibu@huyangnet.cn
记者部:0991-2680750 微信部:weixin@huyangnet.cn

公网安备 660000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