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兵团胡杨网>  兵团要闻

沃野田畴知秋实丨盐碱地缘何变为“聚宝盆”?

来源:兵团日报时间:2024-10-31 07:30:33 作者: 编辑:汪久艺 责任编辑:杨波

沃野田畴知秋实丨盐碱地缘何变为“聚宝盆”?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谌慧

“盐碱地里红枣甜”“盐碱地里建菜园”“盐碱水里养‘海鲜’”……金秋十月,兵团各师市迎来丰收季,曾经寸草不生的盐碱地“改头换面”,成为湖塘纵横、稻田连片的“聚宝盆”。

盐碱地因土壤里可溶性盐含量超标,导致植物难以生长,被称为“地球之癣”。兵团如何充分挖掘潜力,将盐碱地改造成为职工群众增收的“聚宝盆”?近日,记者走进兵团盐碱地集中分布区,一探究竟。

开拓——

盐碱滩成为“希望的田野”

10月24日,穿过漫漫黄沙戈壁,记者来到十四师二二四团二连,一株株缀满红枣的枣树映入眼帘。二二四团二连党支部副书记、连管会连长陈宏乐呵呵地告诉记者:“再有十几天,我们的红枣就能收获了!”

这些年,二二四团在地里打井排碱、挖渠排碱,有效防止了土壤次生盐渍化,连队红枣平均亩产从500公斤增长到600公斤。

面对茫茫荒漠,如何在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的土地上种出优质高产的经济作物?二二四团给出的答案是,完善“明渠+竖井”相结合的排灌系统,坚持走盐碱地综合治理的路子。

二二四团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生态环境脆弱,资源禀赋较差。2006年,由于部分耕地出现土壤次生盐渍化情况,二二四团委托相关机构展开调研,确定了符合自身实际的盐碱地治理模式,并配套实施严格控制地下水位、测土配方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翻压绿肥等综合治理措施。

据统计,二二四团坚持生态和生产、治理和利用、短期与长期相结合的思路,先后治理盐碱地12.41万亩,有效推动红枣产业提质增效,职工群众进一步增收。

10月24日,在距离二二四团350多公里的三师五十一团,十二连职工阿不都拉·阿布力米提忙着联系采棉机采收新棉。

往年春季播种前,阿不都拉·阿布力米提的棉花地里都是“白茫茫一片”,盐碱析出的晶体紧贴土层,像是一片片“白癣”,导致棉花出苗难、产量低。经检测,五十一团十二连所在区域土地盐碱值严重超标,属于重度盐碱地。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石河子大学刘洪光教授团队为当地职工群众带来了粉垄深耕技术。

据介绍,应用该技术,将粉垄机立式螺旋钻头插入泥土表层60厘米之下,以每分钟500转的高速旋切打破犁底层土壤,即可改良土壤的孔隙渗水结构。这样,土壤中的盐碱就会随着灌水沉降到深耕层底部,不会再出现返盐返碱现象。“后期我们还将在滴灌过程中尝试加入有益微生物肥料,进一步提升土壤肥力,并结合水盐调控技术将土壤中的盐分带到深层,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环境。”刘洪光教授告诉记者。

近年来,兵团持续加大技术攻关力度,构建以土壤绿色调理、地力培育等为核心的盐碱地适应性改良技术体系,将贫瘠荒芜的盐碱滩逐步改造为充满生机的“希望田野”。

接力——

做好盐碱地“水文章”

1462万亩!这是在我国第三次土壤普查中,初步判定的新疆具备开发潜力的盐碱荒地面积。科学开发利用如此大面积的盐碱荒地,既是重大机遇,也将面临严峻挑战,关键还是要做好“水文章”。

根据“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水盐运动理论,中国工程院院士、新疆农垦科学院研究员尹飞虎率先提出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旱区滴灌条件下土壤次生盐渍化防控技术等一系列措施。

针对传统滴灌技术造成的耕层土壤盐分升高等问题,尹飞虎团队提出,在旱区滴灌条件下土壤次生盐渍化防控技术。“我们对高频次、每次少量的灌溉模式进行调整,减少灌溉次数、增加每次灌溉量,结合土壤深松作业,这样,盐分就会随水下移。”尹飞虎介绍,“再把带有孔隙的管道铺设于地下一定深度,使水盐溶液随管道排走,可以有效控制和降低滴灌田耕层土壤盐分的积聚。”

高效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管理、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壤盐碱化控制提升综合生产力……针对盐碱地治理难题,兵团探索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并积极予以推广应用。目前,兵团已建成全国最大的节水灌溉示范基地,以膜下滴灌和水肥一体化技术为主的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2061万亩,占总灌溉面积的83%,覆盖40多种大田作物,每年在全国应用面积超过1亿亩。

出新——

盐碱地“长”出更多可能

新疆盐碱地面积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严重制约着新疆农业发展。

2019年,二师三十三团实施“盐碱地生态修复与开发利用”项目,在含盐量3%以上的重度盐渍化土壤里试种盐地碱蓬、野榆钱菠菜等具有较高饲用价值的盐生植物。

据介绍,盐生植物在盐碱地里“安家”,不仅能吸收土壤中的部分盐分,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本地牧草缺乏的问题,对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盐土咸水”资源生态循环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

10月22日,三十三团农业林业草原和生态保护中心副主任张生帅告诉记者,今年,团场种植的盐地碱蓬收获工作已经完成,大部分作为饲料送给了养殖户,很受养殖户们的欢迎。

10月20日,阿拉尔市长鑫渔业有限责任公司养殖的青蟹、南美白对虾一上市就销售一空。该公司总经理黄兆华告诉记者:“这里盐碱水资源丰富,我们将盐碱水调配成与天然海水较为接近的‘类海水’,模拟海洋环境养殖的‘海鲜’非常受消费者欢迎,公司今年预计实现产值5000万元。”

10月21日,在四师七十三团四连水产养殖基地,一方方鱼塘中波澜起伏。记者了解到,这个基地养殖的鲤鱼、花鲢等水产品已经被订购一空,即将运往乌鲁木齐、克拉玛依等地。

如何开发利用无法种植农作物的盐碱地?七十三团四连的选择是:挖塘养鱼,发展水产养殖。“刚开始,鱼苗的成活率不高。团场便请来专家,找到了活水养殖的办法,使鱼苗成活率得到大幅提升。”养殖户刘浩告诉记者。

通过发展水产养殖业,七十三团有效破解了盐碱地治理难题,截至目前,这个团共治理盐碱地1509亩,渔业年产值达2000多万元。

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针对不同盐碱地类型,兵团系统集成现有技术,加强“以种适地”,形成了多种综合治理模式,让昔日寸草不生的盐碱地“长”出了更多可能。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5120189901
新ICP备15003450号-1
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会员单位
Copyright © huyang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兵团胡杨网 版权所有
值班电话:0991-2680751 编辑部邮箱:bianjibu@huyangnet.cn
记者部:0991-2680750 微信部:weixin@huyangnet.cn

公网安备 660000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