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书里的大世界
刘美惠子
方寸画纸,诉万语千言,观峥嵘岁月。7月1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兵团文联、七师胡杨河市联合主办的“新征程 新篇章——第八届全国架上连环画展览”新疆站巡展在乌鲁木齐市开幕。展览为期一个月。
这是继2012年7月“第二届全国架上连环画展览”以来,架上连环画展览再次在新疆举办。
连环画又称连环图画、小人书,它以连续的图画叙述故事、刻画人物,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可谓是“方寸间的时光集锦”,承载着几代中国人的童年记忆。
而“架上连环画”则是对“大连环画”观念的实践和探索。与传统连环画相比,架上连环画以更大的尺幅同时满足于展厅呈现和印刷出版,是连环画的历史性变革,既保留了连环画的文学性和连续性,也具备了架上绘画的独立性和艺术性。连环画走入展厅,以天然的亲民基因、更加多元和现代的表达方式,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艺术体验。
据了解,本届架上连环画展览共展出作品112件,内容是以人物为主体的现实主义绘画,秉承“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原则,讲述了新时代各领域劳动者、建设者、创造者的感人事迹,展现了当代中国连环画艺术的现实主义发展基调。
“相信每个‘70后’的记忆中,都有一本百看不厌的连环画。沉浸在连环画的世界里,是我童年最放松的时光之一。”观众张疏盈说,本次展览的连环画作品画工细腻、线条清晰流畅、造型逼真,刷新了她对连环画的认知。
“从手中‘小人书’到‘架上连环画’,改变的不仅是形式和概念,更是传统绘画模式如何切入当代审美需求的探索。”兵团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斌说,回顾兵团70年来的连环画创作事业,紧贴时代需求,融入职工群众火热生活,在艺术实践中展现出新的风貌。如今,大版面的架上连环画正以润物无声的方式,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图片均由张鑫摄)
我心飞翔
1.苏比·艾合买提出生在天鹅之乡——图木舒克市。她从小就幻想能够像天鹅一样在蓝天飞翔。她家住在部队旁边,每天听着军号声起床,伴着军号声入眠,一颗种子在她心里生根发芽。(李杰 绘)
2.得益于国家的援疆政策,苏比·艾合买提到上海市的内高班学习。2018年,苏比·艾合买提考入复旦大学。次年,她在校应征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高原女兵。(李杰 绘)
3.苏比·艾合买提所在部队驻扎在西藏海拔3700多米的地方,海拔高、氧气稀薄、自然条件恶劣,她时常被严重的高反困扰。(李杰 绘)
4.苏比·艾合买提努力克服困难,刻苦训练,很快成了专业能手,入选高原女子飞行班,圆了飞行梦。(李杰 绘)
5.苏比·艾合买提能歌善舞,在休息的时候会和战友们一起与藏区的小朋友载歌载舞。(李杰 绘)
6.高原的艰苦生活锻炼了苏比·艾合买提的意志力。她和战友们在雪域高原绽放着青春风采。(李杰 绘)
西北边境第一哨——军武哨所
1.十师一八五团桑德克民兵哨所(现军武哨所)周围自然环境恶劣。1988年起,民兵马军武一个人坚守在这里,陪伴他的只有白杨树、寂静的雪山以及界河的潺潺水声。实在闷得发慌,他就对着戈壁滩和树林喊两声,听听自己的声音。(马占彪 绘)
2.到了夏季就更难熬,大风卷起飞沙,蚊子和牛虻咬死牲畜是家常便饭。这里的蚊子能隔着衣服把人咬得流血,马军武用一块浸过柴油的纱布顶在头上防蚊虫,他的脸被柴油熏得红肿。(马占彪 绘)
3.1992年,张正美嫁给马军武,也搬到了哨所,从此马军武的生活中多了一个陪伴的身影,孤寂的守边生活里多了家长里短的絮叨和柴米油盐的温馨。(马占彪 绘)
4.马军武夫妻每天第一件事是升国旗,然后登瞭望塔、观察分水闸、巡视河堤、检查植被、加固铁丝网……他们风雨无阻地在20多公里长的边境线上巡边、守水、护林。二人既是夫妻又是战友。(马占彪 绘)
5.在马军武夫妻的带动和感召下,儿子马翔大学毕业后毅然选择回到十师北屯市工作,立志继承父母的事业。(马占彪 绘)
6.如今,马军武和张正美依旧每天一大早就开始巡边检查。他们种在哨所前的菜,长得郁郁葱葱。(马占彪 绘)
向雪而生
1.阿勒泰地区是世界毛皮滑雪的起源地。一群向雪而生的图瓦人,生长在雄鹰之翼的禾木村落。(熊秀丽 绘)
2.我出生那天,大雪纷飞。爷爷给我取名银花。我的爷爷传承了古老的毛皮滑雪板制作技艺。他做的毛皮滑雪板深受村里人的喜爱。(熊秀丽 绘)
3.爷爷和他的滑雪板在配合边防部队卫国戍边的日子里,留下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熊秀丽 绘)
4.13岁那年,乌鲁木齐滑雪队来阿勒泰选招滑雪运动员,我不幸落选了!为了鼓励我,爷爷把我带到他的木工作坊,让我体验毛皮滑雪板的制作过程。(熊秀丽 绘)
5.踏上滑雪板,蓝天白云之下,爷爷陪伴着我从高高的山坡上往下冲。(熊秀丽 绘)
6.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与飞翔中,我体会着毛皮滑雪技艺的魅力,感受着古老的滑雪技艺带给我的快乐。雪乡的孩子,闻雪起舞,向雪而生。(熊秀丽 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