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滩上,他们用热血筑起一座城

来源:兵团日报时间:2025-03-14 18:21:56 作者: 编辑:冀翔 责任编辑:许灏

戈壁滩上,他们用热血筑起一座城

——《军垦第一城》歌词赏析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阿热依·热依哈巴提

在广袤的戈壁滩上,一座座城市如星辰般崛起,它们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而在这其中,石河子——“军垦第一城”,更是一座用青春和热血浇筑的丰碑。歌曲《军垦第一城》以深情的歌词和悠扬的旋律,将兵团人的奋斗史与边疆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仿佛一幅流动的画卷,缓缓展开在听众的眼前。

边疆的诗意与历史的回响。歌曲开篇以“绿洲的风吹过沙枣林,连绵的天山望不尽”勾勒出一幅边疆特有的自然风光图。绿洲与沙枣林象征着生命的顽强与希望,而天山则象征着历史的深远与厚重。“都说边疆处处赛江南”,这句歌词巧妙地将边疆的粗犷与江南的细腻融为一体,展现了边疆独特的美景与魅力。同时,“忘不了石河子军垦第一城”直接点题,表达了词作者对石河子这座军垦城市的深厚情感。

前辈们的艰苦奋斗。“前辈们在这里扎下根,干打垒里烧牛粪,脚上裹块破羊皮,背上步枪巡边境”,这几句歌词生动地再现了第一代兵团人在石河子艰苦创业的场景。干打垒是一种简陋的住房形式,烧牛粪则反映了当时生活条件的艰苦,脚上裹块破羊皮,背上步枪巡边境,更是展现了兵团人在恶劣环境中坚守岗位、保卫边疆的英勇形象。这些细节描写不仅让人感受到那段时期的艰辛与不易,更是对前辈们无私奉献、勇于开拓精神的高度赞美。

“爷爷的犁还靠在田垄,我们扶起再拉一阵”,这句歌词表达了新一代兵团人对兵团精神的传承与发扬,继续在垦区大地上辛勤耕耘、建设家园的决心与行动。

“奶奶用的摇车轻声唱,传诵着共和国军垦第一城”,“摇车轻声唱”,不仅传递出家庭的温暖与亲情,更是在传诵着兵团人的故事与精神。“军垦第一城”,不仅是一座城市的名字,更是兵团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象征。

后来人的创新与传承。“后来人在这里创新业,十里霓虹千顷云”,歌词展现了石河子的发展变化。1950年2月,王震将军率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石河子,拉动了“军垦第一犁”,在此拉开屯垦戍边、艰苦创业的序幕。随后在一代又一代的兵团人的艰苦奋斗下,石河子迅速崛起。

“十里霓虹”象征着城市的繁荣与现代化,“千顷云”则寓意着自然环境的优美与和谐。“后来人在这里创新业”体现新一代兵团人勇于创新、开拓进取,为石河子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

“以身许国一辈辈,兵团精神兵团人”,这句歌词是对兵团精神的高度概括与升华。“以身许国”,表达了兵团人对祖国的无限忠诚与热爱;“一辈辈”,则强调了兵团精神的代代相传。“兵团精神兵团人”,不仅是对兵团人的赞美,更是对所有新时代建设者的激励与号召。

《军垦第一城》的歌词语言质朴、自然流畅,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充满了真挚的情感与深刻的内涵。每一句歌词都像是从兵团人的心中自然流淌而出,让人感受到那份对边疆的热爱、对家园的眷恋以及对兵团精神的敬仰与传承。

如今的石河子,早已不再是当年那个荒凉的戈壁小城,而是一座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现代化城市。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街道宽阔整洁,绿树成荫,鲜花点缀其间,人民安居乐业。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代代兵团人的接续奋斗。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军垦第一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不忘历史、铭记初心,继续发扬兵团精神,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兵团实践。同时,歌曲也激励着新一代兵团人在传承弘扬兵团精神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开拓进取,为兵团的繁荣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5120189901
新ICP备15003450号-1
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会员单位
Copyright © huyang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兵团胡杨网 版权所有
值班电话:0991-2680751 编辑部邮箱:bianjibu@huyangnet.cn
记者部:0991-2680750 微信部:weixin@huyangnet.cn

公网安备 66000002000052号